难忘鸽子市 北京“爱鸽乐园”即将搬迁
来源:赛鸽天地 发布日期:2012-12-28点击数:
提到老北京你会想到什么?大碗茶,胡同,四合院,冰糖葫芦,当然还有哼着小调遛鸟的老大爷。养鸟似乎是老北京们最被熟知的爱好,聪明又容易饲养的鸽子也成了飞翔在老北京城上空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
岁月迁徙,如今的北京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人们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之间穿梭,很难听见鸽哨的声响,也难见成群的鸽子展翅飞翔的画面。是从何时开始,这个在诺亚方舟的传说里衔回橄榄枝,为人间带来希望的和平使者淡出我们的生活?
北京西二环白纸坊桥附近的菜户营西街有一个“爱鸽乐园”,这里是北京最大的鸽子市场。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爱鸽乐园”年底就将搬迁。在期盼城市改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人们心中不免有一些失落和留恋。
在重大庆典活动中,都能看到放飞鸽子的时刻;在展示北京风情的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白塔寺旁鸽群盘旋;鸽子在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位于菜户营西街的“爱鸽乐园”是北京历史最久也是规模最大的鸽市。2012年11月初宣告停业拆迁后,在玩鸽子人的心中激起一阵阵波澜,很多人不禁留恋起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感受,回味起在这个鸽市里从一个普通爱好者成长为专业玩鸽人的经历。游走在鸽市里,仰望空中飞翔的鸽子,也把自己美好的回忆伴随着鸽子渐行渐远……
◆宣武周四停电 鸽子市人最多
坐落在菜户营的鸽市早些时候叫广安门鸽子市,每周四、六、日人最多。说到为何周四人多时,玩家王宏说出了一个缘由。原来鸽子市位于鸭子桥,属于宣武区管界。早年里,城里人放假不是如今固定每周六、日休息,而是各区分时放假。周四是宣武区的法定假日,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周四这天宣武一带的工厂拉闸限电,所以玩鸽子的人趁着休息,到鸽子市买卖鸽子,慢慢这一天就成了鸽子市最热闹的一天。
王宏大约是在1984年左右入行玩上鸽子的。有一次,几位小伙伴拾到了一只鸽子,流畅的体型、温顺的眼神,让他们爱不释手。就在此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子冲了过来,拿起鸽子说是他的,一把夺过后骑车匆匆而去。这件小事一直让王宏念念不忘。当听说在菜户营附近有一个鸽市后,王宏和小伙伴从西城白塔寺步行走到了鸭子桥直奔鸽子市。看着市场中各式各样的鸽子,王宏就挪不动步了,“咕咕”的叫声听起来也特别动听。可兜里只有五角钱,根本买不起一只鸽子,王宏只好遗憾地从菜户营走回了白塔寺家中。
后来,王宏的一位亲戚给了他两只鸽子,从此王宏开始了与鸽共舞的生活,逛鸽子市也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光是菜户营的鸽子市,北沙滩、杜家坎、酒仙桥等等鸽子市,也都被他转了一个遍。最终下的定义就是:菜户营鸽子市最大,信鸽档次最高!
◆鸽市里忙讨教 妙计驯鸽成功
玩鸽子和玩古玩是一个道理,多学、多听是入行时的功课。刚到鸽子市时,王宏只是听,这边人家告诉他什么鸽子好,飞出过什么成绩;那边人家说什么鸽子好,羽毛怎么滑顺,体型如何结实。就这样,对鸽子的初步认识就慢慢开始了。有一年,王宏逛摊时,一位熟悉的摊主递过来一只鸽子说,刚刚收的鸽子,一百块就能拿走。看着鸽子头型四棱,整体圆顺,骨架硬,两腿之间有一寸多长,肌肉软韧,粗沙细沙层次明显,两眼有神,王宏心里非常激动,可惜,捏了捏钱包,还是放弃了。
玩鸽子的人称12只鸽子为一盘。如今,王宏已由当初的两只鸽子发展为两盘。每天轰鸽子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发现几只鸽子飞不了多远就回来了,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跑到鸽子市,找到熟悉的摊主讨教。一位老大爷告诉他,好鸽子不用轰,自己就往外飞,那些懒惰的鸽子必须轰,让它自己飞出来才能出好成绩呢。鸽子是个小生灵,和人一样,胖了也不爱动弹。按照摊主交给的法子,王宏每天都用杆子、弹弓轰赶鸽子。以前北京还没有禁止燃放鞭炮时,他们就用蹿天猴或者二踢脚轰赶鸽子飞。后来那几只鸽子的硬肉,被遛得很柔软了,不用轰自己就往出飞。王宏还加入信鸽协会,每年天安门有重大庆典活动,他的鸽子都被拿去放飞,那感觉倍儿棒!
◆尽管胡同变楼 依旧留恋鸽哨
鸽子市是很多玩家活跃的阵地。首先说鸽粮,批发市场和宠物市场买不到,到鸽子市买鸽粮已经必不可少;另外,玩养鸽子所需的用具也全能在鸽子市里找到。如今北京鸽市已经发展到很多家并且各有特点:菜户营鸽子市里出售鸽子的品种质量都是最好的;其次是北沙滩鸽市;再有就是杜家坎鸽市;其他如酒仙桥、双桥、通州等市场都不大。而在玩家自己的圈子里,还有一个鸽市,这个鸽市就在他们当中,有了好血统的鸽子不会拿到外面鸽市去出售,而是在自己的圈子里传递,共同维系着彼此交往的延续。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北京城里许多胡同变成高楼,搬进楼房的爱好者没有条件大规模养鸽子,只能在阳台开辟一块地方;而有的小区统一封闭阳台,玩鸽子的人更是比过去有了明显减少。可在王宏心里,依旧对鸽子有着一份痴迷,“没有鸽子和鸽哨儿,那还能算是北京吗?”
【相关链接】:鸽哨
鸽哨又名鸽铃,有关鸽哨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朝。北京的鸽哨到晚清才有较详细的记载,光绪年间成书的《燕京岁时记》记载“凡放鸽之时必以竹哨缀之于尾上,谓之壶卢,又谓之哨子……盘旋之际,响彻云霄,五音皆备,真可以悦性陶情”,这时的北京鸽哨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清朝的八旗子弟有闲钻研各种玩意器物,这也使得清朝的鸽哨足以超越全国任何地区和以前任何时代。现在已知最早的北京鸽哨实物是清朝嘉庆年间署名“惠”字的鸽哨。
从造型上分,鸽哨有四大类。
葫芦类
是以圆形为主体的鸽哨。它或呈球状或扁状,圆形旁辅以苇管或竹管做的小哨,根据大小,可分为“大葫芦”、“中葫芦”、“小葫芦”。也可将圆形主体分隔成两室,形成“截口”,发出两种音,取多管哨环绕围簇在圆形旁,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其中也可分出大、中、小。
联筒类
指用管状哨连接成行的鸽哨。其中,用细管连接成行叫“联”,用粗管连接成行叫“筒”。根据哨数多少,“联”分为三联、四联、五联,“筒”分为二筒、三筒、四筒。
星排类
以托板为底座的鸽哨。小哨或长或圆,均排列在托板上。花瓣列七哨的称“梅花七星”;长方形托板上分三行列九哨的称为“三排”。
星眼类
是扁圆形哨与管状哨相结合的鸽哨。把扁圆形哨置于中央,在它的前后左右安插管形直哨,依哨数多少,命名为“七星”、“九星”、“十一眼”、“十三眼”直至“三十五眼”。